[新聞稿]
2020.9.24
9月24日,作為外灘大會專屬論壇之一,上海銀行主辦的“數字金融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分論壇成功舉辦。互聯網創新企業高管,及上海銀行行內專家特邀出席,跨界暢談數字金融建設和未來形態,并就上海銀行數字金融與城市生活服務應用模式展開探討。
數字金融時代更應堅持“不變的底線”
“數字金融時代轉型的浪潮下,銀行業的發展,既要創新‘變革的思維’,更應堅持‘不變的底線’。” 上海銀行副行長施紅敏在開幕致辭和主題演講中表示。
數字賦能之下,銀行業為城市發展帶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上海銀行通過一網通辦、電子亮證和智慧醫療等服務,使城市生活更加便捷;通過‘上行資產池’、‘上行普惠’等產品,使普惠金融能夠服務更多中小客群。
“金融行業目前正處于大變革、大轉型、大融合和大創新時期。數字金融大潮下,銀行業經營風險的本質沒有改變,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之道沒有改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初心沒有改變。”施紅敏表示。
借助數字金融,上海銀行的服務能力猶如插上騰飛的翅膀。在與10年前相比,上海銀行客戶服務渠道不斷豐富,借力線上+線下雙渠道,目前服務近1600萬個人客戶、逾23萬公司客戶。
數字金融是一種客戶需求的自然延伸
在談到數字金融如何通過賦能銀行產品和服務創新,進而更精準滿足客戶需求時,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楊嶸認為,數字金融是一種客戶需求的自然延伸。
城市生活方方面面與數字化進程緊密聯系,大到購房置業,小到飲食、出行,每個人、每天生活、每個環節都已深深植入數字化服務。對于數字金融如何賦能城市生活,上海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楊嶸認為,銀行開展的支付結算、貸款融資、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場景已逐步與交通、教育、社區、零售百貨、醫療及城市服務等泛金融場景融合。“與其說是數字金融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我認為更為準確的內涵是城市生活更美好推動了數字金融服務全力奔跑。” 楊嶸說。
近年來銀行零售業務產品同質化越發明顯,價格比拼已無更大的競爭空間,數字化大潮下,如何通過低成本的運作模式去獲取目標客戶,提供更好地服務,實現客戶和銀行價值雙贏,已成為各家銀行面臨的課題。“如何在海量、多維度、多屬性的數字中去提煉客戶價值,去為客戶衣食住行提供更好地金融支持,這是銀行的自驅能力。”楊嶸表示。
據了解,數字金融賦能銀行零售業務方面,上海銀行已經取得較大突破。在剛剛舉辦的2020年IDC中國未來金融論壇評選中,上海銀行的云網點項目榮獲“中國金融行業場景創新應用案例大獎”。上海銀行云網點利用遠程視頻、人臉識別、OCR識別和5G通訊等技術,創新服務模式,由遠程柜員為客戶提供協同型金融服務,目前已覆蓋65%個人業務,試點分行分流率近70%,大大解放了網點生產力。
上海銀行已首批簽署創新使命責任書
今年9月份,上海國資國企聚焦主業做大做強,探索建立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創新使命責任書》制度,以及區域性創新型企業綜合試點。上海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曹廣智在外灘大會上海銀行專屬論壇中透露,上海銀行是首批簽約企業中唯一一家金融機構。
在數字金融創新方面,上海銀行深入探索科技與戰略、科技與業務的融合,致力于打造“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生物識別、分布式技術”的能力基座,初步構建起“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及產品體系。“數字化轉型需重點注重人才的引入,組織架構的重構,以及科技基礎平臺建設和前沿金融科技的研究。”上海銀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曹廣智表示,如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賦能業務開展,如何以科技引導提升數據服務的能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研究的。
目前,上海銀行已成立由董事長擔任組長的創新工作推進小組,并設立創新實驗室,舉辦“極客無界”創新大賽,從生態、場景、機制、技術等多端發力,把數字金融作為全行發展的“重頭戲”,探索實現客戶服務、普惠民生、管理效率、技術創新研究與應用等各方面的突破。
未來,上海銀行將繼續攜手業內外合作伙伴,深耕數據價值、緊盯智能技術,用“數據+智能”感知民生大眾需求,提供觸手可及、無處不在、精準直達的溫暖服務,踐行數字金融賦能民生、賦能普惠、賦能社會的服務初心。
據了解,除了上述論壇之外,上海銀行還在外灘大會期間設置展廳,配置多種智能設備供觀眾親身體驗,集中展示該行近年來的數字金融成果。